新华社成都5月15日电 题:四川:农机助农人 夏收夏种忙
新华社记者高健钧
小麦覆陇黄,水田插稻秧,是眼下四川不少农村地区能同时看到的场景。收割成熟的小麦、油菜,栽种水稻秧苗……进入5月,就到了四川夏收夏种最热火朝天的时期。
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是四川的传统粮食生产大县。在该县永太镇石狮村,一台台收割机在金黄的麦浪中来回穿梭,抢抓农时收麦子。
5月11日,在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永太镇石狮村,一台收割机正在收小麦。新华社记者高健钧 摄
“以前都是人来割麦子,累得腰都直不起,现在真是方便多了,一天一台收割机能收50多亩小麦,而且直接完成麦穗脱粒、麦秆还田。”石狮村村民武文财说。作为村上的农机手之一,他几年前把自家5亩田流转给了石狮村集体经济组织,然后经过专业培训,就地当起了农机手,为本村和周边乡镇农户进行耕种收服务,一年相关务工收入超过了1万元。
与这片麦田仅一条村道之隔,是一块块波光粼粼的水田,有的已经栽满了绿油油的水稻秧苗。不远处,一台如展翅大鹏般的农用无人机腾空而起,在水田上方盘旋着撒下肥料。此后,它又干起了清洁工作,紧紧贴着地面飞行,利用螺旋桨带动的气流将村道上的麦秆“一扫而尽”。“现在用农机干农活儿特别快,最晚到这个月底,村里的水稻就可以全部栽完。”无人机飞手唐正国说。
5月11日,在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永太镇石狮村,一台无人机正在作业。新华社记者高健钧 摄
石狮村党支部书记郭福兵介绍,为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,几年前,石狮村集体经济组织逐步将村里800多户、2000余亩耕地流转过来,通过“小田改大田”,实现种、管、收、储存、加工等规模化生产经营。“村集体经济组织去年收入达到100余万元。”郭福兵说。
中江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陈正龙介绍,近几年,中江县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率不断提升,2023年达到65.12%。
四川的地理特征是“一平二坡七分山”,除了像石狮村这样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,还有大量农田位于山坡上,土地细碎且分散,大多是“巴掌田”“鸡爪田”,如今小型农机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上起了大作用。
5月11日,在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永太镇石狮村,一台收割机正在收小麦。新华社记者高健钧 摄
在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龙凤镇宝塔村,村里农机手谭安斌正在半山坡上用小型播种机播玉米种子。“以前至少要20个人,用10天以上时间,才能完成这200多亩地的播种,现在一个人几天时间就干完了。”他对记者感慨道,“以前在北方平原看到大农机作业特别羡慕,现在家乡也终于用上了小农机。”
小农机的使用也推动当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,宝塔村村民黎华强成立的秋禾家庭种植农场购置了1台拖拉机和4台多功能农机,除了满足自己承包地耕种的需求,还为其他乡镇的农户提供农业服务,目前已实现相关收入10余万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