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- 艺术家

金喜全:戏曲艺术需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

时间:2021-07-02 来源:中华网文化 作者:

作为京剧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京剧电影拍摄工程,“京剧电影工程”启动已经整整10年,一共有20部剧目参与,金喜全刚刚结束《九江口》的拍摄与剪辑,正在忙着配音,这是他参演的第五部京剧电影工程剧目。

说起前段时间在京剧《龙凤呈祥》中扮演的周瑜一角,金喜全介绍,《龙凤呈祥》中的周瑜全面展示京剧小生雉尾生唱念做打技艺,可谓文武并重;其扮相英武,设计独特,演员内扎大靠,外披蟒袍,凸显周瑜不只是运筹帷幄、统帅三军的都督,而且是冲锋陷阵、领兵作战的将军。“前面鲁肃闯帐时强调的是身份、气质、性格,重念白和表演,后面追阻刘备,突出工架技艺展示,重唱做和武功,允文允武的表现给演员提出很高要求。”

金喜全在《龙凤呈祥》中的周瑜扮相

金喜全在京剧《龙凤呈祥》中的周瑜扮相

周瑜是小生行当的代表人物,在京剧《群英会》《黄鹤楼》《临江会》中都有对这个角色的塑造,《龙凤呈祥》也是一出小生行当必学的剧目,单折为《回荆州》,但在周瑜戏学习的排序中,《回荆州》的周瑜学习要稍晚,这里面的周瑜文武并重,表演偏于火爆,又要掌握人物气质,很考验演员的功力。

“和这么多的名家合作,我非常兴奋、开心,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。《闯帐》一折,饰演鲁肃的是朱强老师,我们合作了很多次的周瑜和诸葛亮,但这是第一次合作《回荆州》,我们戏路一致,在台上一拍即合,心气相投,相得益彰,舞台气氛和效果特别好。”

金喜全在京剧《龙凤呈祥》中扮演的周瑜与朱强扮演的鲁肃

金喜全在京剧《龙凤呈祥》中扮演的周瑜与朱强扮演的鲁肃

早在2006年,金喜全就受张学津先生(朱强的老师)提携合作演出过《龙凤呈祥》里面的周瑜与鲁肃。金喜全的老师叶少兰先生与张学津先生经常合作演出此剧,京剧艺术薪火相传,接递有序,这次的周瑜与鲁肃,更是“一次很有意义的合作。”

从艺整整30年,戏曲舞台经验丰富的金喜全称京剧是一门讲究的艺术,在台上没有任何一个小角色,也没有任何一个多余的角色, “唱腔、身段、表演、眼神,都是经过精心创作,科学分析,提炼加工,通过艺术理解、艺术判断、艺术处理而形成的。”

小生声腔像墨竹 很高级

13岁考入戏校,金喜全最初喜爱的行当是花脸,但因生得一副好嗓子,俊朗“秀美”的形象被老师定为“就是学小生的料”。如今作为当今京剧青年小生中的领军人物,经过多年的学习积累,金喜全对他所学的行当有了自己的理解。

“小生声音塑造属于真假声结合的发音方式,区别于生、净、丑男性行当的沉、涩、浑,突出扬、亮、清,有别于旦行的阴柔,强调阳刚。讲究龙凤虎三音结合,龙音高亢,凤音委婉,虎音宽厚。小生饰演的人物大多是青春年少的男性角色,没有老生的苍劲,花脸的粗犷。武小生彰显阳刚、挺拔、舒朗;文小生潇洒、柔美、飘逸,假声具青春之阳刚,真声有年少之本色,有将帅官吏之英姿气度,有书生才子之儒雅风韵,这构成了京剧小生真假声结合的声音艺术塑造基调。”

金喜全在京剧《红娘》中的张君瑞扮相

金喜全在京剧《红娘》中的张君瑞扮相

金喜全在京剧《谢瑶环》中的袁行健扮相

金喜全在京剧《谢瑶环》中的袁行健扮相

金喜全在京剧《九江口》中的华云龙扮相

金喜全在京剧《九江口》中的华云龙扮相

金喜全形容,小生的声腔艺术很独特、很高级,像国画中的墨竹,同样是竹子,但是墨画的竹子,“虽然颜色变了,但是本质没变,对欣赏者而言,也许味道更浓了。”

他认为,有人可能会觉得一个男性角色怎么用假声演唱,会表示不欣赏、不认同,甚至不理解,但是小生艺术发展至今,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,具备艺术欣赏价值,这要归功于历代小生前辈艺术家们的智慧与经验。在京剧2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,小生行当一直都未缺席,在不同的剧目中发挥着巨大作用,从龙德云、德珺如、朱素云、徐小香、程继先、姜妙香、叶盛兰、俞振飞等前辈艺术家的不断改革与丰富中,给予了其艺术成熟的重要内涵与支撑。

相对于老生、青衣行当, 小生艺术的发展、成熟、壮大都较迟晚。京剧史上第一次由小生来独立挑班组社迟至1945年夏的育华社, 它的开创者是民国中后期小生行当的代表人物之一、叶派小生的创立者叶盛兰,他将小生提到了京剧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位置。

“师父叶少兰先生在叶盛兰先生的基础上,又丰富了小生很多表演方法和唱腔板式,到我们这一代,一脉相承,经历了这么多年,创造了这么多的角色,剧目,唱段,能够被人们津津乐道,流传广泛,我觉得,这来源于他们正确的艺术思路,还来源于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情趣。京剧小生表演艺术能够得到观众认可、欣赏、模唱,并且能够去研究它,这正证明了这门行当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,更有其发展、壮大的潜力与使命。”

完美的剧场艺术效果 需要演员和观众共同完成 

金喜全经常去天津演戏,但每次获得的感受都不相同,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天津观众非常懂戏,非常热情,哪个节骨眼儿应该叫好,哪个节骨眼儿看哪点,都有反馈。金喜全说,天津是一个有戏曲底蕴的城市,京剧在这里基础很强,观众的实力也很强,这对于戏曲表演者来说,是鼓励也是压力。

“‘新书熟戏,听不腻的曲艺,听评书肯定是听新的,看戏往往看熟的。对于演员,第一次演出就像彩排,一出戏一直演,熟才能生巧,熟了才能慢慢接近剧中人,慢慢感受舞台、观众、服装、乐队、老师给予的一切。头一次演根本没有精力去感受这些,演得多了就知道怎么表演更好,气度怎么才能更飘逸、潇洒,怎么唱能与乐队配合得更好,哪点的节奏撤下来、推上去等等。如此日积月累,戏就会演得越来越好,观众也会看得赏心悦目,自己也会轻松、自如。”

金喜全在京剧《柳荫记》中的梁山伯扮相

金喜全在京剧《柳荫记》中的梁山伯扮相

金喜全在《牡丹亭》中的柳梦梅扮相

金喜全在京剧《牡丹亭》中的柳梦梅扮相

京剧是剧场艺术,剧场互动一直都有。金喜全说,剧场艺术离不开观众与演员的交流,观众与演员的交流是剧场艺术的魅力所在之一。看电影叫好,别人会觉得很尴尬,看戏的时候不叫好,觉得也很尴尬。京剧舞台表演需要和观众互动,演员不怕和观众互动,不怕观众活跃,就怕冷下来,观众叫好,演员更卖力,表演就会更放松、更自如、更投入。如果一出戏开始,演员上台,观众没有反应,这对于演员来说,会越演越没有状态,掉冷水盆里了,行话叫“审贼”。

“台上是疯子,台下是傻子,台上不疯,台下不傻。台上表演人物要逼真、引人入胜,台下观众才会痴迷,进入剧情和人物处境里面,观众会跟着你哭、笑,紧张、惊恐或悲哀,这样演出才有味道。演员一段唱,能把观众唱流泪了,一句话能把观众逗乐了,有时哭着笑起来,有时笑着哭起来,这就是舞台艺术,这就是戏曲、剧本、演员的魅力。”

金喜全在京剧《临江会》中的周瑜扮相

金喜全在京剧《临江会》中的周瑜扮相

金喜全在京剧《谢瑶环》中的袁行健扮相

金喜全在京剧《谢瑶环》中的袁行健扮相

当被问到,不是戏迷的人怎么当上戏迷?金喜全笑谈,首先学会叫好,叫好不是鼓掌,要真正的叫好叫出来,在剧场真正地喊出来,要是喊对了地儿,就是一个正规戏迷了,喊对了节骨眼儿,那就是超级戏迷了。

戏曲来源于民间,观众的叫好是给演员的一个最高鼓励,也是一种承认和赞赏。一出戏谢幕时,观众来舞台前侧与演员进行近距离的交流,这种互动是不可缺少的。金喜全在演出中发现,现在观众欣赏素养与水平的逐步提高,“这对演员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。”

“我就要选择京剧”

“家里老人都喜欢看戏,慢慢地我就有了兴趣。”金喜全小学毕业后考入河北省艺术学校,正式开始学习京剧。在考入戏校之前,戏曲这颗种子在他幼小的心田已然悄然萌芽。父亲在剧团工作,因此他经常“混迹”剧团,留恋后台。“小学的时候父亲骑着自行车接送我,我就在自行车上问关羽、赵云、张飞、刘备怎么回事儿,父亲会耐心地讲每个故事、人物,我越听越感兴趣,慢慢地喜欢上了京剧。”

当石家庄重点中学与省艺考录取通知书同时到金喜全的母亲手里时,“母亲希望我读书,但她让我自己选,我的态度很坚决——我就选择学戏,我就喜欢京剧。”最后家里人尊重了他的决定,“虽然念了戏校,但我自己补习文化课,我一直认为戏曲演员不能放弃自己的文化修养。”在艺校的4年时间里,金喜全受到了刘长城、张靖祥等京剧前辈的教导,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基础。

金喜全:戏曲艺术需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

“那时候是天天练,当时处于变声期,嗓子越来越不好,老师就加强了武功的训练,没有歇过一天,没有寒暑假,中午练功,晚上拉戏。“谈起恩师张靖祥老师,金喜全满怀感激与感动,直到现在,每次演出结束他总会在心里默默感念老师,现在不能保证每天练功,但依然能够在台上有这种表现,这有赖于当时的刻苦练习。“老师是无私的付出,张老师每天陪着我练功,为我加课,他觉得你是这块料,要好好培养出来,继承这门艺术。”

让金喜全记忆深刻的是,有次张老师的爱人对他说,“喜全,你不知道你师父为了你学戏,到了晚上睡不着觉,三点钟突然从床上起来走身段,把我吓一跳,我就问怎么了?他说,‘我总觉得喜全这点走不顺,是脚、手,还是腰的问题?我突然想到是哪里的问题了,我走走看,是不是这样就更顺了。’”在《雅观楼》的练习中,需要表演槊的出手技巧,张靖祥老师天天帮金喜全保管演出的道具,把槊放在自己家里。“有天我去老师家里学戏,发现槊平摆在四把排齐放置的凳子上,这是为了不让槊杆变形弯曲,保证演戏的时候不出纰漏。老师真的是对我全身心的付出,我太感谢张老师了!”

1998年,中专毕业已经工作的金喜全决定报考中国戏曲学院。“我觉得自己在专业上面还是太欠缺,学的少,会的少,应工有点捉襟见肘,我都觉得自己丢人。”当时中国戏曲学院六个字对他来说是遥不可及的,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金喜全参加了考试,以文戏《飞虎山》,武戏《八大锤》,取得了专业第一的成绩。“当时的评委老师说,没有看到这么全面的一个小生人才,问我,‘你还会什么基本功,’我答,会飞脚、旋子这些技巧,还会翻跟头,评委老师都很惊喜”。

“2001年1月5日,在北京长安大戏院表演《八大锤》,这是我这辈子演的最好的《八大锤》。”当时还在中国戏曲学院读大三的金喜全凭借京剧《八大锤》荣获文化部全国京剧优秀中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。“功夫不负有心人,当时的练习非常狠,一晚上一口气拉六遍戏,坚持了半个月,老师、同学也很鼓励我。”在中国戏曲学院就读期间,在茹绍荃、张春孝、毕高修、萧润德等老师的教导下,金喜全抓住学习的机会,不断拓展着自己的京剧视野。

金喜全:戏曲艺术需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

谈及自己在学艺之路上不同阶段受到的戏曲教育,金喜全称,中专学习是打基础,把根基打好,不见得非要学多少出戏,但得学一出是一出,通过一出戏,能够学到很多,学会举一反三。但到了大学,需要开拓眼界,提高拓展能力,首先是剧目的积累,会唱之后得琢磨如何才能唱好,技巧如何运用,怎么才能用得好看。

临近毕业,金喜全收到了中国京剧院、天津京剧院、上海京剧院抛来的橄榄枝。为什么会选择上海?对于自己的选择,金喜全说,自己是被上海京剧院的真诚打动,“当时上海京剧院以人才引进方式欢迎我加盟上京,并表示不管我去不去,邀请我在次年一月在香港演出的《白蛇传》中出演许仙,与史依弘搭档。自己还是一个没有毕业的学生能够得到重视与认可,我非常感动。来到上海工作近20年,上海的确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,始终在培养、锻造、激励并成就着我。“

活态的京剧 是人与人的传承

2006年,在中国京剧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学习时的金喜全通过叶派大戏《群英会》荣获第1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。随后,拜在了京剧大师叶少兰先生门下,成为“叶派”传人。追随师父叶少兰,金喜全学了《罗成》《吕布与貂蝉》《周仁献嫂》等叶派经典剧目。“叶老师说,‘要做一个明白的演员,不要当一个糊涂的戏匠。’这是对我最大的教导,怹说的道理很深刻,总是点到人的心坎上,台上没有一刻的懈怠,台上也没有浪费的空间,认认真真把戏演好,怹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”

作为当今京剧青年小生中的领军人物,金喜全不仅在京剧小生行当出类拔萃,更潜心钻研艺术创作,是业界不可多得的兼演、编、导于一身的发展全面的优秀京剧演员。2013年,由他自编自导的新编京剧《兰陵王》参评中国戏剧梅花奖,并最终夺梅。《兰陵王》根据流失于日本的“兰陵王入阵曲”等资料,编创出气势恢宏的曲舞,剧目风格文武并重,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。 

金喜全在京剧《兰陵王》中的兰陵王扮相

金喜全在新编京剧《兰陵王》中的兰陵王扮相

对于京剧的传承与发展,金喜全说,京剧在披荆斩棘的发展道路上一路拼杀而来,有高潮,有低谷,始终与观众,与市场相融相生,在生存发展的考验中不断成熟完善。“京剧形成时期始,总有一种京剧危机论伴随着坎坷来时路,但是一路走来,不时会出现大师级的演员,出现经典的作品,出现受到观众爱戴、追捧的流派、剧目。一次次使京剧挽转危局,推向高峰。

“危机,是危中有机,市场是一把尺子,一杆秤,前辈艺术家为了京剧在市场中立足,锐意进取,拓展空间。京剧发展需要一步一步走,慎重考虑,作为国粹,京剧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、艺术价值,不能仅仅用市场来衡量。京剧是活态的艺术,一代一代的传承是人与人的传承,如果有一天我们只能在博物馆里面看到它,则有了深沉,少了生动。这就要重视戏曲教育,关心戏曲艺术的后备人才。”

戏曲需要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

“台前、台上、台下,从学戏、演戏到教戏,我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一名老师,通过三年多的戏校工作,我认为,所有戏曲人应该共同致力于戏曲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。当前的戏曲教育融入到全面教育范畴中,占比较小。戏曲属于艺术教育,艺术教育又分戏剧、影视、音乐、舞蹈等门类。相对其他门类而言,戏曲是民族的,是中华民族独有的,而戏曲教育评价体系建设起步较晚,没有国际标准借鉴的前提,缺乏相对标准化的戏曲评价体系。积极融入新时代教育方针要求,戏曲教育评价标准尽管建构不易,但早晚要做,这是值得花时间去研究的事。”

2017年,金喜全转到上海戏剧学院工作,担任上海戏曲学院副院长兼任戏曲学校(中专)副校长,从舞台到讲台已3年有余,谈及戏曲艺术教育的现状,他说自己上中专、大学、研究生,在剧团工作,创排新戏,一路走过。“我对戏曲教育从陌生到熟悉,从认为很熟悉其实很陌生,到现在越来越熟悉但是感觉越来越陌生。”

戏曲艺术教育有自身的特性——言传身教,因每个习艺者条件不同,同一个身段,走到每个人身上好看与否,并没有一把共同的尺子,而这把评价的尺子在老师的眼睛里,但是缺乏总结的依据。戏曲的小班制教学也是其特性之一,普遍一个老师带五六十学生上一节课(一个班),但是戏曲不行,戏曲有生旦净丑12个行当,生又分为老生、小生、武生;旦有青衣、老旦、武旦、花旦、刀马旦;花脸分为架子花脸、铜锤花脸,丑又分文丑、武丑,这么多的行当不能同时上一节课,也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。一个老师,一节剧目课如果教10个学生,已经超出极致,应接不暇了。但一味强调特性,忽视教育的科学和规制,则未免会走入歧路,因此建立戏曲自己的科学评价体系规制则显得必要和迫切。”

金喜全拿上课举例,行当不一样,角色不一样。比如同一个手部动作,老生要弓,花脸要撑,小生要紧,旦角要松,武生取当中,就有五种概念,五种标准。“这些标准我们都心里明白,但是得从心里明白到说得明白,进而转化为做得明白,教得明白,评得明白。”

金喜全表示,戏曲教育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是一项浩大的工程,不是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,要靠所有戏曲人共同努力,这将会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,也是戏曲艺术能够永远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重要保证,“事在人为,只有戏曲人共襄此举,定可一战成功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