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景迁擅长用聚焦个体命运的叙述方式,揭开宏大中国历史变迁的一角且文笔优美,这使得他的著述读起来充满人情味与故事性。
著名历史学家、耶鲁大学荣誉教授史景迁于当地时间12月26日辞世
据新京报报道,著名历史学家、耶鲁大学荣誉教授史景迁于当地时间12月26日辞世,享年85岁。史景迁在耶鲁大学攻读博士时,从导师、明清史学家房兆楹那里收获了自己的中文名字,意为“学习历史、景仰司马迁”。他被视为费正清之后第二代汉学家中的代表人物,与孔飞力、魏斐德并称“美国汉学三杰”。
小切口书写“大历史”
史景迁1936年生于伦敦北郊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,曾先后受教于温切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,上世纪60年代赴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博士期间,他完成了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转向。他有两个导师,一个是费正清最得意的学生芮玛丽,另一个是明清史学家房兆楹。至于为什么要研究中国,史景迁曾表示:“因为中国历史非常复杂。我热爱历史,喜欢人物,喜欢研究人物之间的关系。”
他的史学研究领域颇为宽广,集人物、社会、政治和跨文化交流研究于一体,从不同角度展示中国历史纵横交错的方方面面。他擅长用聚焦个体命运的叙述方式,揭开宏大中国历史变迁的一角,并且文笔优美。这使得他的著述读起来充满人情味与故事性。
我们知道,由于史学界致力于将历史学上升为一门科学,因而严格遵守史料的准确性和叙述历史的客观性,致使大部分史学著作都艰涩难懂。在这种学术写作背景下,史景迁在史料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合理想象,采用文学的叙事手法,大大增强了其史学著作的可读性。这是非常难得的。